八里河是沙潁河流域安徽段的主要支流,水生態環境問題診斷結果及水質監測數據表明,由于淀粉廢水、養殖糞污、秸桿腐爛等污染影響,流域水質超標嚴重,氨氮、COD是主要超標因子,農業面源污染是八里河流域水污染負荷主要來源,是典型的農業污染型小流域。紅薯種植及淀粉生產加工是該流域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八里河流域每年種植紅薯約8.7萬畝,年產紅薯約18萬噸。據2013年統計數據,農村紅薯淀粉廢水對八里河流域COD污染負荷的貢獻率高達65%,對流域氨氮污染負荷的貢獻率達20%。紅薯打粉季節流域水生態系統退化,水生態服務功能喪失,當地農業與漁業受到極大威脅,嚴重影響流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上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多次對當地紅薯淀粉廢水排放造成的水污染問題提出治理要求。
為解決紅薯淀粉加工廢水污染問題,省環科院牽頭承擔的“沙潁河中下游農業面源污染控制與水質改善集成技術研究與綜合示范”(2015ZX07204-007)國家水專項課題,將“紅薯淀粉低污染生產關鍵技術研發”列為重大科技需求之一,對此開展了農村紅薯淀粉清潔生產集成關鍵技術和廢水深度處理集成技術的研究與工程示范,轉變傳統紅薯淀粉生產的粗放加工方式,大幅減少新鮮水使用量(節水率73.7%)和廢水產生量(減排率74%),同時提高了出粉率(提高16.8%),研發無害微生物絮凝劑回收淀粉加工廢水中紅薯蛋白等有用組分同時減少廢水后續生化處理負荷,集成創新了“水解酸化預處理-生物絮凝資源化-厭氧處理能源化-氧化溝與生態塘深度處理”組合工藝處理紅薯淀粉生產加工廢水,大幅降低廢水的COD、氨氨等指標,為處理后尾水作為灌溉用水實現回田資源化利用提供水質條件。課題通過示范工程及流域內推廣工程的應用,共削減COD為13634噸/年,氨氮230.6噸/年,既大幅削減了區域典型農業生產對流域水體的污染負荷,又提高了淀粉生產的經濟效益。近一年來八里河入沙潁河斷面水質總體保持在Ⅲ類,實現了環境和經濟的雙贏。
潁上縣利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成果,通過源頭治理等方式實現了八里河治理的成功經驗,為存在類似環境問題的流域河流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下階段,省環科院將進一步發揮科技幫扶作用,幫助地方解決重大環境問題,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更大貢獻。